第618章 主动请缨(1 / 2)
裴世矩的主动请缨,正是圣主紧急召见他的目的所在。 匕匕
西北危机要解决,但目前局势下,土无力两线作战,再说杨玄感兵变已经让改革派和保守派彻底撕破了脸,东都即便向西京妥协,让步也十分有限,最多考虑到西北局势的严峻性,在资源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仅此而已。也是说,短期内,无论从国力还是从政治,还是从外大势来说,圣主和枢都绝无可能重启西土经略。
当然,西疆的安全不仅关系到土和国祚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关陇人的利益,虽然西京迫于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不得不挟西北危机以威胁东都,但关陇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维护自身利益,所以即便东都在政治拒不让步,西京也会倾尽全力缓解乃至解决西北危机。关陇人若想正面抗衡乃至击败东都,必须把自己的地盘经营好了,必须巩固和加强自身实力,否则都是空谈。
正因为如此,面对日益严重的西北危机,圣主很淡定,成竹在胸,镇定自若。
圣主知道关陇人肯定有能力保障西疆安全,但杨玄感兵变导致西京和东都决裂,西京担心自己陷入外部诸虏和内部政敌的前后夹击之,腹背受敌,为此西京一方面牢牢控制西北军,以确保自己有应对内外夹击的资本;一方面联手东都剿杀杨玄感,既有向圣主和枢表达合作之意,亦有阻御改革派乘势打击西京的意图;同时西京因为把主要力量都放在应对东都危机,当然也无力应对西北危机,于是西北危机迅速扩大,而扩大化的西北危机则迅速演变为西京抗衡东都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筹码。
西京手握这样一个重要的政治筹码,东都不得不妥协,但妥协多少是不是停止东征,承认决策的错误,重新启动西土经略那等于东都彻底失败,圣主和枢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政治打击,改革派对国策的控制将不复存在,保守派将卷土重来夺取执政权。
所以东都的妥协余地很小,最多也是在政治维持西京现有地位不变,对关陇保守势力的打击停留于表面,在资源给西疆以更多支持,以此来换取西京与东都之间短暂的政治和平。西京和东都之间的战争一旦暂停,改革派和保守派在血腥厮杀之后也各自赢得了喘息时间,接下来西京可以集全部力量处置西北危机,维持西疆安全,而东都则可以集力量稳定国内局势,维持改革成果,同时尽快发动第三次东征,缓解乃至稳定南北关系。
然而,东都的想法,是否能得到西京的认可和接受
显然西京不能接受。西京的目的是什么彻底击败东都,重新夺回土政治经济化心的地位,重新进行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让关陇贵族集团重新成为土和国祚的绝对主宰力量。换句话说,是摧毁以央集权为核心的大一统改革。改革是必要的,统一的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但这个制度必须符合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必须符合豪门世家的利益。所谓革命,革的是敌人的命,而不是自己的命,如果改革把自己的命革掉了,把自己的权力和财富都革掉了,那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西京不能接受东都的妥协方案,两京的政治斗争必然白热化。算杨玄感杀掉了,叛变军队剿平了,但马会出现第二个杨玄感,两京乃至整个大京畿及其周边地区会迅速掀起一个叛乱。两京殊死搏杀,京畿叛乱迭起,政局动荡不安,央威权骤降,国力迅速败落,这种混乱局面下不要说继续东征,继续经略大漠了,连现有的改革成果都难以保全,改革必将倒退甚至失败。如果改革都难以为继,改革都以惨败而告终,圣主和改革派还能维持自己的执政地位吗如果他们连执政地位都保不住,威权丧失殆尽,还能保全国祚,还能维持土的统一
后果是严重的,但圣主和改革派没有退路,如果他们妥协太多,表现得很畏惧,西京必然步步紧逼,保守派必定疯狂攻击,最后必然触及到改革派的底线,最后退无可退,双方还是要大打出手,殊死搏杀,结果还是一样。
所以面对西京的威逼,圣主必须做出反应,必须马派遣一位忠诚于自己且被自己所信任的又能被西京所接受的同时还有非凡能力处理两京政治危机有丰富外交经验缓解西北危机的枢重臣,而枢最高决策层,具备这些条件的重臣只有裴世矩一个。
裴世矩主动请缨,这对圣主来说是个好消息,这说明裴世矩有解决危机的办法,并且还有一定的成功把握,否则裴世矩断然不敢拿国祚命运和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险。
圣主之所以没有强行下令裴世矩赶赴西北,正是因为他自己并没有从危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出言试探,结果证明裴世矩果然是天才的天才,虽然已经很老了,但依旧是土的流砥柱。
爱卿辛苦。圣主稍加踌躇,问道,行程如何安排
这话问得大有讲究。如果裴世矩由河北而东都,再至西京,与关陇人见面的速度的确快,但手没有什么筹码,空口说白话,根本没有说服西京的可能,否则圣主已经派出宇述与西京谈判了,又何须再派裴世矩宇述给不了西京的承诺,裴世矩也给不了,所以如果裴世矩说,他直接赶赴西京,圣主很失望了,但圣主坚信,裴世矩肯定有解决的办法,他能想到的,裴世矩肯定能想到,而他想不到的,裴世矩也能想到。
先去太原。裴世矩不假思索地说道。
圣主目露高兴之色,微微颔首,爱卿要走一趟楼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