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穿越小说 >逆水行周 > 第十三章 谥号

第十三章 谥号(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历代先帝,就是帝宇泰、孝闵帝宇觉、明帝宇毓、武帝宇邕,宣帝宇赟,以及宣帝之子、哀帝宇阐,宣帝之侄、元帝宇乾铿,宇乾铿之父、昭烈帝宇招。

幼帝宇阐,逊位后暴毙,原来的谥号为“静”,倒也不错,但因为是篡位逆贼杨坚主导之下给的,所以不能用,改为“哀”。

宇阐是幼帝,在位时间不长,未成年便遇害,按谥法,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故而有此谥号。

宇乾铿之父宇招,原为宗室藩王,宇乾铿称帝后,宇招自然就成了“皇考”,必然要追尊,是为“昭烈皇帝”。

宇乾铿英年早逝,谥号“元”,始建国都曰“元”,主义行德曰“元”。

而当宗室、豳王宇温受禅称帝后,大周帝系转移,于是太庙里又多了几个牌位。

帝系转移,指的是帝位从宇泰老四一系,转到宇颢老大一系,所以宇温应该追封自己的祖先。

皇帝追封祖先,一般上溯到祖父那一代,周受魏禅时,当时的周天子宇觉就追封祖父宇肱为德皇帝,父亲宇泰为帝、太祖,此为追溯两代,宇温便循例。

追尊祖父宇导为“孝景皇帝”,因为宇导去世后得谥号“孝”;追尊嗣父宇翼为“皇考、昭皇帝”,因为宇翼死后得谥号“昭”。

然后,追封生父宇亮为...

呃...

皇考?皇伯?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有些麻烦,实际上也不麻烦,无非是按宗法还是按人情来办。

按宗法礼制,宇温既然已经过继给宇翼做嗣子,那么他的父亲就是宇翼嗣父,不可以再叫生父宇亮为父亲,只能叫伯。

当了皇帝,必然追封父亲宇翼为“皇考”,而宇亮,没资格被追封为“皇考”,更没资格得追封帝号。

按人情,宇温的亲生父亲是宇亮,如今儿子当了皇帝,不给生父一个名分,这算什么?

这就是畜生啊!!!

围绕宇亮的追封问题,朝野内外说得上话的官员分成两派,各自争论不休,眼见着北宋“濮议”、明代“大礼议”的政治风波要提前上演,政局就要失控,焦头烂额的宇温扯住了“缰绳”。

北宋“濮议”、明代“大礼议”,是典型的旁支入主帝位之后,如何追封生父的问题,因为有“现成”的答案,对于宇温来说做出选择其实不难。

北宋“濮议”,是因为仁宗赵祯无后,便将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曙原名赵宗实过继为太子。

仁宗崩,赵曙继位死后谥号英宗,要给生父赵允让一个说法,要追封生父为“皇考”。

为此闹出一场政争,史称“濮议”,最终的结果却让人有些意外:赵曙在位四年就去世,生父赵允让的谥号,始终未能如其所愿定下。

无论如何,赵曙是以仁宗太子的身份继位,也就是说赵曙继位前,宗法上的父亲就已经是仁宗赵祯,这也是百官群情激奋、奋力阻拦的原因。

按宗法,嗣父就是父亲,生父已是叔伯,你一个当儿子的,放着自己父亲不追封,追封叔伯?禽兽之举!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古代社会的伦理纲常。

至于明代的“大礼议”,继位的朱厚熜嘉靖帝,实际上是以武帝朱厚照正德帝堂弟身份而不是弟弟的身份继位,所以大礼仪弄到最后,以朱厚熜如愿追封自己父亲为帝、母亲为后而告终。

宇温知道这两件事,考虑到现状,做选择自然不难。

故杞王宇亮,谥号武,是为杞武王,宇温选择按宗法来,追封杞武王宇亮为独一位的“皇伯”,将其牌位供奉在太庙。

此举是否有身后骂名,对他来说无所谓了。

此时此刻,面对生父、嗣父的牌位,宇温领着儿子恭敬的焚香祷告,宇理亦向祖父宇亮的牌位焚香祷告。

至于那位宣皇帝宇赟,宇温依旧心中鄙夷:

你个连庙号都没有的昏君!

我将来肯定有庙号,政绩比你强上一千倍、一万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