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朱四爷麻了:八郎是朱元璋(2 / 2)
朱四爷还想利用这次绝佳的宣传机会,招到更多的学子呢。况且,这个时刻,很多学子滞留京城,把他们都请来,让他们知道书院是个好去处呀。
书院摆了流水席,宴请在京的学子。朱四爷当众宣布书院的各种福利,许多学子听了,都决定加入书院,三年后再考。
“夫子博学多才,文韬武略,皆为我等所敬仰。今设宴款待,情意拳拳,实乃感人心脾。书院之名,因夫子而显,学子之幸,因夫子而得。愿随夫子之后,矢志苦读,以成国家栋梁之材。”
“夫子仁爱之心,犹如春雨润物,使我等如沐春风。书院之设,实乃开智启慧之所,为天下学子所向往。今闻夫子之言,心向往之,愿投夫子门下,习文修德,以报夫子知遇之恩。”“夫子之道,高山流水,深不可测。书院之教,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我等有幸得闻夫子教诲,实乃三生有幸。愿执弟子之礼,朝夕侍奉,共研学术,以扬夫子之德。”
朱四爷听着这些赞颂,心中暗骂。
特么,还是读书人会怕马屁,听起来就舒服啊。
“太子殿下驾到!”一声宣后,太子一行人来了。
众学子更是大惊,全部跪迎太子殿下。但是,朱四爷并不下跪,而是太子殿下朝着他施以学生礼。那些原本书院的学子是见怪不怪了,可新来的却是目瞪口呆,原来太子殿下都拜夫子啊。
朱四爷心中暗爽,有了朱标的到来,表示他玄武书院与东宫关系匪浅,那些学子还不往死里联想真是天助我也。
这一热闹,到黄昏时才散去。太子朱标要回东宫,朱四爷破例送他,一行人走到书院门口,朱标要上马车时,目光落在了朱四爷身后的朱庸身上。
“朱庸啊,孤听说你中了进士。”他一笑,“这样吧,你不能进翰林院,就来孤的东宫报道吧。”
“谢太子殿下。”朱庸大喜。
朱四爷拧了拧眉。
他本意是要朱庸以后跟朱棣的,可朱标这么直接开口了,他也不好阻止。
这书院要想长久,只能成为朱棣的班底。
……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柳丝轻拂,绿意盎然,繁似锦,争艳斗丽。燕雀归来,嬉戏枝头,鸣声婉转,和煦人心。
城中古巷深深,青石板路蜿蜒,两旁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城外护城河波光粼粼,碧水映天,游船如织,歌声笑语此起彼伏。
书院的事上了正轨,朱四爷最近心情大好。他带着朱棣逛街,要买些日用品回书院后山。
“最近你朱叔叔忙啥呢好多天没看见了。”朱四爷边走边问。
“我哪知道”朱棣摊手,“我炸天帮不也一堆事。”
“嘿,搞的你好像比你父皇还忙。”朱四爷扶额。
“父皇他真是忙,开春嘛,事情多。”朱棣小大人似的叹气,“这不,他今天才得空率领国子监去祭祀孔庙,按说科举后就要去的。”
“呵呵,你父皇那个大老粗,八成是一边祭祀孔庙,一边暗骂呢。”朱四爷笑道。
“父皇说过: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朱棣耸耸肩,“他还是很重视的。”
师徒二人边走边扯淡。
忽地,只见迎面而来一个骑兵队,大吼着让街上的人跪到两边:“陛下圣驾,还不快快跪下。”
朱棣无语白眼:“得,碰到我父皇了,我们还是再树后面躲躲吧。”
朱四爷眯眼看去,对朱元璋还挺好奇,想知道他还不是鞋拔子脸。
“我们干嘛躲呀”
“呃,师傅你不躲也行,那跪吧。”
朱四爷嘴角抽搐了下,看着那浩浩荡荡而来的御林军,果断躲到了大树后面。
……
御林军站在街道的两边,铁架森森,百姓们跪在他们的身后,听着阵阵马蹄声经过。朱四爷站在大树后面,眯眼看去。
他想起了历史名场面,秦始皇出巡时,应该也是这般场景吧当时项羽和刘邦或许就跪在人群中,两人都说了一句话。
刘邦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曰:“彼可取而代也!”
朱四爷拍了拍身旁的朱棣,摊手一笑:“大丈夫当如此也!”
朱棣十分不屑:“屁也!我父皇不是真正的皇!何为皇皇不惑,皇不依,皇不屈,皇不仰承,皇王不放弃,朕之所往即为王道。”
朱四爷扶额。
这小子虽然中二,但的确有王者之风。
“杀狗皇帝!”
“杀暴君!”
突然,跪在街边的一群人猛地起身,抄起刀剑就朝着中间的龙辇冲去。朱四爷都看懵了:“卧槽,还真有人刺杀皇帝”
那帮人没有黑衣蒙面,就要这么冲杀而去。不过,御林军反应迅速,挡住了他们,双方瞬间展开厮杀。很明显,都是高手,其中七八个壮汉,杀开一条血路,直逼龙辇。
轰!
一声巨响,一个人破开龙辇飞身而出,正是一身龙袍的朱元璋,他魁梧雄壮,一双拳头似有金光闪过,大喝:“敢行刺咱”
话音刚落,他飞身一拳轰出。狂暴如涛的拳气汹涌而去,那七八个靠近的刺客瞬间被逼退,齐齐骇然失色。
“都别动!”朱元璋战意飙升,“咱要亲手打爆他们的头。”
这一刻,站在大树后面的朱四爷目瞪口呆:“他……他……他是八郎朱八郎就是朱元璋”
朱棣连忙捂脸:“父皇啊,你暴露了!”
朱四爷惊愣了好一会儿,瞪着朱棣问:“你们父子什么意思玩老子是吧”
“师傅,真的不关我事。”朱棣果断甩锅,“我碰见你纯属意外,逃出宫,碰见你就拜你为师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你与我父皇也认识。”
朱四爷拧了拧眉。
那朱元璋什么意思一个皇帝化名在老子身边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