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朱元璋废丞相,胡惟庸案爆发(2 / 2)
骂到这里,他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翌日朝会上,朱元璋严厉质问礼部关于占城国使团被忽视的原因。礼部尚书陶凯诚惶诚恐地跪拜回应:“关于占城国使团来访一事,礼部在今年初就已向中书省做了禀报。臣本以为中书省会指派相关大臣进行接待。”胡惟庸冷声反驳:“中书省从未收到过你们关于此事的任何呈报。”
陶凯急切地辩解:“启禀皇上,臣手头有奏章的存底作为证明。在胡相秉政期间,曾有严令规定,礼部在处理海外国家使团来访或海外僧侣来大明礼佛等事务时,不得越过中书省直接向皇上报告。否则,将被视为违规违法。正因如此,臣才未能直接将此事奏报皇上。”
胡惟庸面色凝重地向朱元璋行礼:“皇上,中书省作为连接天子与各部门的桥梁,负责上传下达、统筹协调,这是皇上你亲自制定的章程。如果中书省未能履行这一职责,那便是我们的失职。”
陶凯越发焦急:“皇上,礼部确实已将此事报至中书省,但长时间未得到批复。此事,臣确实无辜。”
胡惟庸瞪视陶凯一眼:“接待海外使团本是礼部的职责。即便未收到中书省的批复,礼部也应主动派员催促,并详细了解占城国使团的具体到达时间等信息,再行上报。这是他们的分内之事,何以让国使沦落到寄居客栈这显然是礼部的失职!”
“够了!”朱元璋怒声打断,眼神锐利如刀,“占城国使团不远万里、满怀诚意地来访,我们却置之不理,任其流落街头,这简直有损国格!而我们的中书省丞相和礼部尚书却在此互相推诿、指责,这哪里还有一点柱国大臣的风范!”
帝王之怒令群臣噤若寒蝉。朱元璋环视一周,冷冷下令:“听旨!将胡惟庸、陶凯收押刑部大牢,待事情水落石出后,再行严惩!”
胡惟庸惊愕失色,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因如此小事而身陷囹圄。
……
丞相胡惟庸入狱,震惊朝野。不过,有些大臣认为,皇上只要查清占城国来使之事,自然就会放了胡惟庸。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锦衣卫在查案时,在胡惟庸的府邸抓到了两个东瀛人,一审问得知,那两个东瀛人竟然是倭寇。
这事情就闹大了,丞相胡惟庸竟然暗通倭寇,他想干嘛很快,锦衣卫又在胡惟庸府邸找到了他写给北元皇帝的信,竟然是请北元皇帝出兵的。
于是,胡惟庸的阴谋就很明显了,他这是要密谋造反啊,外面勾结北元和倭寇,内部勾结大批大臣,像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
胡惟庸这是死定了!大臣们纷纷上奏弹劾胡惟庸,一时间给胡惟庸弹劾了几十桩大罪。平时跟胡惟庸走的近的,更是不遗余力的弹劾,生怕胡惟庸连累自己。
……
锦衣卫诏狱。
惨叫声不断响起,最近锦衣卫抓了不少胡惟庸的同党,正在受刑,据说锦衣卫有一百多种刑罚,进了这里,比死还难受。
朱四爷走了进来,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正在审问御史大夫陈宁,看到朱四爷到来,连忙迎上去一拜:“拜见太上皇。”
“毛骧啊,最近很忙吧。”朱四爷笑问。
“都是为朝廷办事。”毛骧一笑,疑惑问,“太上皇你不是闭关了么咋来诏狱了有事需要臣办”
朱四爷目光扫过,问:“听说在胡惟庸府邸抓了两个倭寇带老夫去看看。”
毛骧立马带着他来到一个牢房前,里面两个东瀛人,正在呱呱乱喊,很气愤的样子。朱四爷走进去,抬手就给了他们两个一人一巴掌,那两人牙齿瞬间从嘴里飞出,他们立刻就老实了。
“老夫问,伱们如实回答。”朱四爷沉声道。
“是!”两东瀛人连忙点头。
“是谁派你们来的来干嘛”朱四爷问。
“征夷大将军足利尊氏派我们来的。”其中一个回答,“派我们来暗查关于大明战船,火炮的详细资料。将军想在东瀛也做出那样的船舰和火炮。”
原来如此!
朱四爷又详细问了东瀛现在的情况,而后离开了锦衣卫诏狱。毛骧跟在他身后疑惑的问:“太上皇,陛下那边是不是有新指示”
“没有,你办你的案。”朱四爷挥挥手。
……
ps:新书《大明:吕氏毒皇孙开局十二符咒》,还在的兄弟们支持下呢,求个追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