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朱标:太上皇,你劝劝父皇吧(2 / 2)
“该抓的抓,该杀的杀!”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机。“可是……可是……”朱标有些犹豫,但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太子,按照咱的旨意,立刻行动!”朱元璋果断地挥手。
“儿臣遵旨。”朱标点头领命,转身离去。
很快,大批锦衣卫出动,穿过京城的繁华街道。国公、侯爷被抓的消息迅速传开,大批大臣纷纷落马。京城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异常凝重。
老相国李善长在府邸中听到锦衣卫大肆抓捕的消息,惊愕地从椅子上跳起,脸色大变:“这怎么可能怎么会这样我明明已经让吕本去……”
他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咬牙切齿地说:“吕本这个老匹夫,他到底跟胡惟庸说了什么”
……
翌日,早朝。
自胡惟庸锒铛入狱后,丞相之位一直空悬,皇帝似乎并无再立之意。朝堂之上,百官惴惴不安,气氛异常凝重。朱元璋环视一周,深沉地开口:
“胡惟庸一案,令朕深思熟虑。今日,朕决定彻底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大明王朝唯有天子治国,绝不容许奸相再度祸乱朝纲。自此刻起,各部、院、五军都督府以及南北各行省,均由皇帝直接统辖。此规定将载入《皇明祖训》,为后世君王所遵循。”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跪拜,声音响彻大殿。
朱元璋站起身,声音坚定而深沉:“此事朕已下定决心,无需多言。诸臣勿再奏请复议!”
此言一出,朝堂上群臣心思各异。有人暗自欢喜,认为中书省的废除将提升六部的权威,使他们能够更直接地向皇帝进言。然而,也有大臣深感忧虑,预见到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户部尚书吕昶便是其中之一。他不住地摇头,口中喃喃:“不可,我必须上奏,丞相制不能废。”
“吕老,你这不是找死么陛下说了不准再奏!”身旁有同僚劝诫道。
“那便死谏又何妨!”吕昶毅然决然地说完,便大步向文华殿走去。
他来到文华殿前跪着,要进谏皇帝,不能废除丞相制。太监总管王景弘劝他回去,说这当口,皇帝一怒之下,小心人头不保。可吕老头一定要谏皇帝。
……
没多久,朱元璋气冲冲来到吕昶面前,怒喝:“吕昶,你是来找死吗”
“禀皇上,臣不想死啊,但是君有过,臣不得不谏,这是为臣的本分。”吕昶拜道。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这倔强老头,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我废除丞相制,就是为了防止未来再有奸相祸乱朝政,伱为何要反对”
吕昶急切地向朱元璋陈述:“胡惟庸有罪,但这并不代表丞相制度本身有问题。陛下,自春秋时代以来,历朝历代都是天子坐朝听政,宰相负责处理政务。在这样的制度下,我们见证了许多盛世的诞生,历代贤明的君主都有丞相的辅佐。这说明丞相制度符合我们华夏的国情,能够确保江山的稳固和国家的太平。”
朱元璋听后更加愤怒:“太平奸相胡惟庸结党营私,甚至企图兵变,这就是你所说的太平”
吕昶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皇上,虽然有奸相的存在,但也有许多贤良的丞相……”
“住口!”朱元璋怒吼道,“此事已定,你再多说,我就真的砍了你!”
吕昶面无惧色地回答:“如果皇上要砍我,那我就以死进谏!”
……
书院后山。
朱四爷正在廊下悠哉悠哉喝茶。突然,太子朱标那急切的声音传来,只见他从山脚下一路疾跑而来,气喘吁吁道:“爷爷,你得赶紧去宫里劝劝父皇,他正在大开杀戒,朝野上下已经人心惶惶了。”
朱四爷微笑着指了指对面的座位,示意朱标坐下:“看你跑得满头大汗的,先喝杯茶缓缓。”
朱标端起茶杯一饮而尽,随即急切地拉起朱四爷:“爷爷,快跟我走吧。父皇最听你的话了,你去劝劝他。”
朱四爷却是不急不躁地摆摆手:“别急,先坐下。”
朱标无奈,只得重新坐下。他额头的汗水还在不断冒出,眉头紧锁,忧虑地说:“这么无休止地杀戮下去,以后谁还敢来当官朝廷本应有法可依,怎能依赖锦衣卫那种手段来办案呢”
朱四爷轻轻一笑,反问道:“你以为你父皇会不明白这些道理吗”
朱标愣了一下,随后点头:“父皇自然是明白的,可既然如此,他为何还要这么做呢”
朱四爷又品了一口茶,才缓缓开口:“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想去劝他了。你父皇这盘棋,可是下了好几年了啊。”
朱标闻言皱眉沉思,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但他还是摇了摇头:“即便父皇的目的是为了废除丞相、加强皇权,可……可也不能这样滥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