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朱元璋:标儿,咱退位?(2 / 2)
三日后。
朱元璋在御园设宴,只请了刚刚归来的徐达和汤和。朱元璋高兴的举着酒杯:“哎呀,还是和你们喝酒痛快,今天咱们不醉不归。”
“皇后不在,没人管陛下,臣今天抓住机会,陪陛下喝个痛快。”徐达大笑。“来,喝。”汤和举杯。
三人连饮三杯,开怀大笑,边喝边说起当年打仗的一些事。笑过之后,朱元璋面色一沉:“皇后给咱来信了,她经过凤阳,你猜她看到什么了咱们的一些个老兄弟又侵占百姓良田,欺压百姓了,甚至还毁家灭口。”
徐达和汤和顿时大惊。朱元璋长叹一声:“刘伯温当年跟咱说过,骄兵悍将是没法治的,他们在打天下的时候又多大功劳,在治天下的时候就会有多大破坏力,咱以前不信,现在,咱信了。”
“陛下,那你打算如何处置”徐达问。
“能怎么办他们手上可都有免死金牌呢。”朱元璋哼一声,“咱给他们免死金牌,是当荣誉,而不是让他们当做无法无天的屏障。”
“要不要臣去跟那些老弟兄们说说”徐达问。
“不必了!”朱元璋摆摆手,“记住,你们不要参合进去。”
徐达和汤和对视一眼,心中都明了,陛下这是跟他们打招呼,要他们不要牵扯进去,这说明,陛下这回要动真格的了。也对,如今秦王,晋王,燕王都能独当一面了,陛下不需要在倚重那些老兄弟。
“来,继续喝。”朱元璋举杯。
……
这日早朝之后,大臣们缓缓走在御道上。
吏部尚书吕本与户部尚书吕昶并肩而行,吕本的神色中透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忧虑:“陛下又一次对秦、晋、燕三位藩王进行了嘉奖,特别是对燕王的赏赐尤为丰厚。”
吕昶微笑着回应:“这难道不是好事吗说明三位藩王功勋卓著。”
“从短期来看,确实是好事。”吕本压低了声音,语气中透露出一丝隐忧,“秦王和晋王远在海外,倒也无妨。但燕王就不同了,他如今兵强马壮,且近在西域,与我们大明接壤。随着他的实力日益壮大,万一前线的将领们心生拥戴之意,给他来个黄袍加身,那我们大明可就大祸临头了。”
吕昶闻言皱眉:“你这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你怎能如此轻率地看待此事”吕本环顾四周,小心翼翼地继续说,“你也是熟读史书之人,历史上哪个强大的藩王没有野心呢你难道没看出来吗书院的那帮人都极力支持燕王。”
吕昶若有所思地点头:“说起来,确实如此。他们总是在强调燕王的功绩。但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哎呀,你怎么还不明白”吕本无奈地摇头,“燕王一直跟随太上皇,甚至曾是太上皇的弟子,而书院又是太上皇的。这不明摆着吗他们想扶持燕王上位。”
吕昶听到这里,脸色骤变。如果真的如吕本所说,那么大明将面临分裂的危机。他顿时急了:“不行,我得赶紧去提醒皇上。”
吕本嘴角微扬,眼中笑意闪过。他早就料到吕昶会有这样的反应。他自己不敢去皇帝面前说这件事,所以巧妙地引导吕昶去说。
……
黄昏。
朱标吃完晚膳回到文华殿,看到地上被扔了一堆折子,朱元璋面色阴沉的坐在椅子上,他凑上前一拜:“父皇,这是谁惹你发这么大火”
“吕昶那个书呆子!”朱元璋冷道,“他竟然挑拨我们皇家父子关系,说老四可能图谋不轨。”
“说老四有可能会被黄袍加身”朱标笑问。
“你也听说了”朱元璋问。
朱标笑着点了点头,给朱元璋倒上一杯热茶,一笑道:“吕昶这个老臣断然是不会故意来挑拨的,他呀,就是直了点。类似这样的话,很多大臣都说,但就是没有人敢在父皇你面前来说。”
朱元璋喝口茶,哼一声:“标儿,你相信老四吗”
“当然信!”
朱标理所当然的点头,没有半点犹豫,“那是我的弟弟,是我带大的,我怎么会不信呢老四现在功劳越来越大,这些谣言自然会起来,禁是禁不住的。不用担心,时间还长着呢,以后他们自然会知道。”
朱元璋缓缓点头,他脸上起了笑容:“标儿,你也是越发成熟了,比咱还冷静。咱看啊,咱到时候退位得了,跟你母后一样,出去撒欢去。”
“父皇,万万不可!”
朱标面色立马变得严肃,极其认真的朝着朱元璋一拜:“你是开国皇帝,怎么能退位后世史书会乱写的。会说咱们朱家更唐时李家一样,祸起萧墙,自相残杀。”
“哎呀,咱再坚持几年。”朱元璋表情期待,“到时候交给你监国,咱多陪陪你母后,陪她踏遍大明的每一寸河山。”
“父皇,你可不能撂挑子,儿臣现在还接不过这万斤重担。”朱标笑道。